

了解西畴最新资讯、时事热点,请关注“北回视听”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头条号、微博号、下载“回归西畴”客户端APP!
“老乡们!大家都围近点,靠拢点,今天,我们乡政府的同志来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耕地流出’,耕地,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耕地的数量不能少,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捧在自己的手中……”

和煦的春风吹拂过人们的脸庞,树枝上俏皮的喜鹊不时叫唤几声,鸡街乡太坪村党总支副书记毕兴恩正和老乡们围坐在院子里普及耕地流出整改工作。今年已经58岁毕老书记有着32年的村委会工作经历,先后担任文书、主任、支部书记等职位,而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鸡街乡“小板凳”宣讲团成员。

像他一样的基层党员干部、乡贤、法律工作者、医务人员、志愿者等群体组成的鸡街乡“小板凳”宣讲团,经常坐着小板凳,讲着家常话,和老乡们围坐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将党的政策春风化雨,以党员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方式,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几乎每场宣讲结束后,老乡们都会围住毕书记,摆起“龙门阵”。“老毕,现在大学生毕业创业有什么补助政策?我儿子快毕业了,想回老家发展八角产业。”“老毕,我今年养了十头牛,遇到点技术困难,请个专家来指导一哈噻?”“老毕,养老保险可以交了吧?等我回去取给你。”互动式的“一问一答”,“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让毕书记在“拉家常”中了解了民生、宣传了政策。

“小板凳”围坐,不仅可以宣传方针政策,也可以调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群众心头“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理、有人帮。几年前,村里有两户人家因为修建房屋的入户路起了冲突,甚至大打出手,看着曾经和睦的两兄弟因为一条路闹得几乎老死不相往来,老书记知道后立即组织村干部一同前去了解情况。一开始,调解得并不顺利,双方互不相让,都认为是对方的错,甚至质疑我们的调解员是否是收到了对方的好处,连门都不愿意开。在吃了多次“闭门羹”后,老书记决定让村民们来评评理,通过一个小板凳一个充满暖情的火塘,在上门调解十多次后,两兄弟终于决定各退一步,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家人握手言和,现在的道路比占用前还宽敞,兄弟俩的生活也是越过越红火,道路越走越宽阔。
在毕兴恩同志30年的农村工作中,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故事,为了调解群众的矛盾,他不辞辛苦,骑着一张摩托车跑遍了太坪村的各个角落,凭着一个小板凳就调解了大大小小的矛盾。

理论宣讲、化解纠纷只是鸡街乡“小板凳”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小板凳”基层治理中,鸡街乡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从纠纷调解、政策宣传、安全巡逻、志愿服务等方面入手,切实增强工作实效,让党的方针政策渗透到祖国边疆的每一个角落。
“小板凳”不仅成为联系党群关系的牢固纽带,更让村民群众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逐步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善治”的稳定环境下,“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更加深入人心,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彭利融
编辑:陈 露
责编:赵 娅
终审:李发雷
更多资讯扫码关注《北回视听》微信公众号,下载《回归西畴》客户端APP。
长按识别关注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76-7622360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
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1
西畴县西洒镇金玉路56号